新聞網訊(通訊員周璇)10月15日,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語言規劃與國家話語能力建設”系列講座首講正式開講,該講座邀請全國相關領域知名學者主講,旨在從語言學切入,從不同視角和不同學科領域審視和剖析國家話語能力建設問題,以促進國家話語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國家話語能力建設貢獻力量。
同濟大學語言規劃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騎教授以“後疫情時代的國家話語能力規劃”為題進行首講,他以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的語言規劃作為切入點,首先介紹了疫情期間國內外學者的相關學術研究成果並對國外中國抗疫專刊的主題進行了梳理歸類。他説,中國的“語言抗疫”主要是從溝通需求、族羣需求及多元需求三方面出發,充分體現了語言規劃的問題觀、權力觀和資源觀,而後疫情時代的語言規劃則應更加重視國家話語能力的建設。隨後,沈騎重點介紹了語言規劃的學科源流,認為語言規劃研究經歷了從語言本體規劃向語言使用與應用轉型,並呈現出向話語規劃發展的新趨勢。最後他提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話語能力規劃目標主要有確保國家話語安全、提升國際話語權、構建全球話語共同體等。
在提問交流環節,沈騎與參會學生就我國話語能力、話語體系的建設及如何與全球話語體系融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世舉教授做總結髮言,他表示,沈騎為我們帶來了語言戰略與規劃領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和成果,開闊了年輕學者的研究思路,也為大家指出了許多待開墾的重要研究領域甚至選題。
講座由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策劃和主持,來自廈門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碩博士研究生共百餘人蔘加。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蘇金智研究員等學者將陸續為大家帶來主題演講。
(編輯:付曉歌、相茹)